工程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职业?

被浏览
127,401

13 个回答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工程师是一个让你变得聪明的职业。

(一)

事先声明一下,写这篇文章绝对没有贬低任何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意图,这些思维模式也绝对不是工程师独有的,同理,也不是每个工程师都会有的。只是在工程师的群体里面,出现这些特点的概率大一点,更容易画出集体肖像。这一点我想不会引来太多人的反驳,毕竟有个词叫"职业病",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多多少少会影响他对世界的认知,他的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同时呢,我也想帮工程师这个群体正个名。长久以来,这个群体背负了太多的刻板印象,比如木讷,比如"理工宅男",比如情商低,比如大部分时间都是干活的被领导的那批人,等等。

很久以前,父母曾诚恳的征求我的个人意见问我要不要去读工科。那时我的梦想一直是成为一个主持人。我自幼就有高于平均值的语言能力(比如语文,英语两科,我基本上不用花太多除去课堂以外的时间学习也总能位于班级前列,高考时也是如此),理工科虽然不是学不懂,但也从无过人的优势。因此那时我有所疑虑,也有所担忧。是父亲后来的一句话打动了我,"送你去学工程,不是为了你做一辈子技术,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是为了培养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变得做事有章法,以后生活上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感到恐惧,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年后,我依然认为学习工程,并曾经成为一名工程师,是我人生中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这个决定让我受益终身。

(二)

我原本是个工程师,一直做技术。最近换了份工作,行业没变,偏向项目开发侧的工作,更多的是关于项目选址,预算,评估等方面的工作。于是乎,我周围的同事从个个都是工程师,变成了全公司只有我一个工程师出身的人。其他同事有学工程出身的,但第一份工作没有做工程师,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很快,我就发现了以前在工程师群体里面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思维方式,到了一个大部分同事以文科商科出身为主的环境里,竟然需要解释背后动因,还时不时的收到同事的赞美。

下面看看比较主要的几个类型。这些类型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在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把它们几个结合起来打组合拳。

1,逆向思维能力

做工程师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面临条件不足时的推理。拿公式来说话就是x+y=z,已知z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已知x,推理y条件或者数值。又或者x和y都不知道,只想要z的时候怎么办呢?那么就需要(根据行业标准以及一定的行业经验)假设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x的条件或者数值,然后求出y的一个阈值,进而得到z。

这种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条件或者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快速判断事情的可行性,可以避免把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不必要的沟通和工作上。

然而工作中呢,却总有同事一定要把x和y,有时甚至是x1,x2的细节也都要确认好,无端多出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比如说要想一个项目基本可行,那么需要满足条件x和y,y是一个人,你与他见面谈合同的时间是可控的,他的期望值是可以被管理的。而x是客观条件(我方不能主动掌控进度,只能坐等第三方的反馈),如果不能被满足则项目不可行。那么合理的逆向思维就是看到x这个不可控的客观条件,先稳住y,然后确认x的细节,这期间与y做好电话方面的沟通工作而不是在x的情况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就约好y见面。更糟糕的是,在约y见面时还没留够足够的时间来确认x的情况,导致与y见面前的一两天全组上下不停的和与x相关的人员打电话,说好话,力求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x不可控,打多少电话都没用,不仅给自己团队找了麻烦,还容易影响各方合作伙伴之间的感情,更不会带给y更准确的信息。

所以逆向思维很重要,必要时反推一下某项工作现在进行是否合适,自己认为准备推进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逻辑,能不能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看到我需要确认x和y的细节,就直接开始平行确认各方细节,开动各方资源,不考虑可行性和因此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还把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2,估算能力

这是x+y=z的另一种应用。比如说一个项目预算包括x和y两部分,z是一个限定值。

譬如我们举个例子,预算不得高于100(z),已知x=20,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推算出y不得超过80。

有了y的最大值,很多时候我们是不需要再去找相关伙伴报价的。就比如说你要买件上衣和一双鞋,总共预算100元,买鞋花了99元,那么你还需要去继续买上衣吗?1元钱的上衣是明显买不到的啊。

我用类似的方式方法做了项目预估,在项目初期就刷掉了很多不可行的项目,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看x可行(哪怕已经99元了),就赶紧去看看y的报价,等几周等到报价,浪费自己的也浪费合作伙伴的时间。

这个方法得到了全组上下的好评(毕竟大家可以少干很多活),提高了不少效率。

估算能力除了在做预算这种跟数字直接相关的工作时有用,也反映在日常其他工作事务的处理上。比如很多时候你把现有的条件摆一摆,看一看,就能八九不离十的判断出某个项目可行性了,你可以根据经验估算出那部分还不完全信息大体的情况,把最坏和最好的情况都代入财务模型看一下,结论也就出来了,完全不需要像个科学家一样把每个细节都确认到一丝不差,丝丝入扣,才肯对项目下一个与估算结果相同的定论。

这就是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本质区别。科学家要求每个细节都到位,一丝一毫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化学实验),而工程师呢,是允许误差也是允许估算存在的,这种允许估算和允许误差阈值的思维可以让你的工作和生活都轻松很多。工程师明显是很接地气也很有生活智慧的。

大部分人类社会的数字都是有阈值的,比如你在-20度到40度的环境中都可以活下去,比如你做饭放水适量即可,比如医生输液打针虽然有剂量的标准,但如果你体重多报少报了一点(误差允许范围内,毕竟谁也不会把100斤的体重报成200斤),也绝对不至于致命,对你造成的损伤从长久来看也是可以忽略的。

这里想和事无巨细,严丝合缝的具有科学家精神的朋友们说一句,生活轻松一点不好吗?

3,抓住难题本质的能力

擒贼先擒王。

任何一个难题来了,找到造成问题的本质原因,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比如说因为市场变化,做某项申请的成本从零变成了收费制。该申请可以被递给比如A,B,C三家机构。

那么很明显,此时再做申请,我们本质上是要提高申请的成功率(而不是去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筛选A,B,C哪家更好合作),让每一分钱都花的值,在一开始就只递交大概率可行的项目,节省开支的同时也不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更明白了,申请美国学校是要收费的,而英国免费。那么你申请时的策略会一样吗?英国你很可能从排名第一到第二十名的学校只要时间允许就都申请一遍,但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你一定会根据自身实力做足够的调研后,再对已筛选出的学校进行申请,对吗?对美国学校而言,你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筛选出合适的以提高成功率,绝对不是去看哪家美国大学回邮件快,发offer快来决定你要申请哪家学校吧?

又比如,做汇报,要把自己换位思考成受众,想想看该受众最关心的本质信息是什么。比如你去参加了一个会议,那么公司不同部门的人对会议内容不同方面的关注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你写汇报邮件的时候就需要把重点突出,让每个部门的人都可以快速浏览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写长篇邮件,交差应付了事。比如说项目落地部门的人会更关心落地规程和标准的变化,而你们公司的大老板可能会更关心市场的挑战与机遇,这两部分内容一定应该是独立的,并各自拥有一个醒目的章节名称。

(三)

以上三类思维模式归纳一下其实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是否能在复杂的环境和冗余的信息里面迅速抓住重点,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准确的判断和最精准的沟通的能力。

就像开头说过的,不是每个工程师都会具备这些逻辑能力,也不是每个不是工程师的人都没有这些逻辑能力。只是说因为工作内容使然,工程师更容易习得这些思维能力。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谁告诉了你一个绝对真理,那这个人一定是骗子。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以前,现在,将来在工程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着的人们,别的行业无论搞出多少花里胡哨的理论与模式,没有工程师,就莫谈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与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不论你想做什么,都请先做工程师。进可攻,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可以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新知识,触碰任何一个新行业。退,守住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靠技术打天下,为人类文明添砖加瓦。

工程师,绝对是一个你值得拥有的头衔!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是一种职业

这种职业,通常情况下,产出的东西是产品。一般接触不到普通人群,在媒体上都被介绍的很少。

衣食住行娱乐,这些普通人平时都能接触到的行业,很让人容易理解。

而工程师,这个职业,很容易被人遗忘

简单的说,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看的到的东西买单,看不见的东西,是不会出手的。

举个例子,看到老师教书,你会夸,这老师教的真好。遇到好的医生,你会夸,这医生医术真好。遇到好的销售,你会夸,这销售口才真好。但是,你看到一辆汽车,你只会夸,这车真好看!几乎没有人会夸,设计者真厉害,或者工程师真棒……

所以,大概是这个意思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工程师的标准就是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广义上的工程师。

但是如果你不是工程师,觉得工程师只是解决问题没什么难度的话,我可以给你举个很形象的例子,体会一下工程师平时都在做些啥:

你家里平时都是老婆做饭,今天老婆不在,孩子闹着要吃番茄炒蛋,但你平时最多只会泡个泡面,怎么办?

1、首先跟孩子商量一下,你不会做番茄炒蛋,吃个泡面行不?孩子说不行,今天就一定要吃番茄炒蛋。

2、你上网搜了一下煮番茄炒蛋的指引,发现有三份,一份是百家号的,只说让你用心搞就行,这份明显用不了;第二份是一份几百页说明书,从怎么找工作赚钱买番茄,到全世界不同的番茄选材比较应有尽有,按照这份指引来做明显会累死,这份明显也不好用;好了第三份告诉你要有什么厨具和材料,具体大致操作也有,好了就选这份了。

3、指引上说家里硬件需要有煤气炉和锅,刚好家里都有;然后材料需要有番茄、蛋、油、盐、酱油,盐和酱油家里都有了,那剩下就缺番茄、蛋和油了,指引上虽然没有教你怎么办,但是按照你的生活常识,知道应该出去买。

4、到了家附近的超市,发现指引里面要的是花生油,但超市里面只有橄榄油,你衡量了一下,其他最近的超市离你家10公里,直觉告诉你橄榄油也能用,就买了橄榄油。

5、你发现这个奇葩超市里连鸡蛋都没有,只有鸵鸟蛋,你直觉告诉你鸵鸟蛋不行,但是决定先买回家试试,发现连锅都放不下,只能再跑来回20公里买鸡蛋。

6、指引里面没有告诉你要先洗锅,你按照指引放了油了才发现没洗,自己衡量了一下觉得不洗锅肯定不行,于是把油倒掉去洗锅。

7、下锅的时候,指引告诉你放少许盐,作为没有做过饭的肥宅不知道少许是多少,就按自己感觉放,做好了之后发现咸得不行,只能整锅倒掉重新做,下次做的时候放少一点盐。

8、一顿操作下弄了顿番茄炒蛋,儿子吃了后说还行,给了一点优化建议,你把它记录下来下次优化,优化几次后把整个环节都记录下来,做成一个适合你家情况的新指引,给到你全家人,以后无论谁按照这份指引都可以弄出一份这样的番茄炒蛋。

好了,做完上面这一套,你就可以算是番茄炒蛋工程师了,但是要成为厨艺工程师你还得多开发菜式。


但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远比上面说的复杂,甚至有些会非常奇葩,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1、单独煮鸡蛋,或者单独煮番茄都没问题,但是鸡蛋和番茄一起煮煤气炉就打不着火了。

2、流程要求放完鸡蛋一定要再放番茄,又要求放完番茄之后一定要再放鸡蛋,不然你的锅铲就会变成螺旋状的没法用。

3、孩子说一分钟之内一定要吃到这个番茄炒蛋。

4、中间有个操作是颠勺,你身为200多斤肥宅毫无压力,但是老婆是80斤小可爱,手不够力颠勺。

5、老婆发现完全按照这个指引,不知道为啥每100次左右就会有一次煮出恶臭味道的番茄炒蛋,每次都看着老婆煮太花时间,但是不解决,每三个多月你就要吃一次恶臭番茄炒蛋。

6、每次做番茄炒蛋,楼上就会投诉你油烟过大噪音过大,每次都会找警察来协调。

7、你的房子是租的,下个月就到期了,但是煤气炉打十次才能打着一次,告诉房东吧他可能说是你搞坏的要你赔钱,不告诉吧接下来一个月每次都要打十次煤气炉才能用,而且可能会有爆炸的风险。

8、有天有人敲门,打开门你发现是川普,他告诉你你这个流程中有一个环节是美国公司写的,你没有获得授权就使用他们的流程,他要索赔一千亿美元,以后每次做番茄炒蛋都要获得他们的同意,并且每次吃完番茄炒蛋后一周内你们做的所有事,包括跟老婆为爱鼓掌情况都要记录下来反馈给他们,他们来评估你们有没有用番茄炒蛋来培养未来可能的反美份子。

你只知道他做出了一个番茄炒蛋,但未必知道他背后处理了这么多看起来荒唐可笑的事才做出来一个番茄炒蛋。工程师就是天天面对一堆这样奇奇怪怪事,并且想办法处理的职业。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这是 阿丰在长春 的第8篇文章

最近我在听张雪峰的技术访谈,聊到他在饿了么当CTO的经历,收获很多,涨了不少见识。在各种江湖风云中,我却发现,他真正做业务的时间并不长,按照访谈看,他三十多就开始做技术管理工作了。实际上这个和我身边人的技术路线也都差不多。

做技术嘛,除去不适合的,能做下去的,要不就是技术精湛,一套独孤九剑打天下。要么就是“技术”和“管理”双休,逐步走向管理层。当然,那些“独孤求败”的技术大牛少之又少,走向管理岗的还是大多数的选择。

突然,我就对自己现在还能摸到代码的生活珍惜起来了呢。



同时他也提到一点:年轻时做技术得纯粹点,能折腾就多折腾。

深感有理。

做技术你得折腾啊

做技术这个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我真的很喜欢做技术开发):我大部分有价值的,能抽象出来的技术框架,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需求而写的。如果没有实际业务在后面push我,我可能也不愿意做抽象工作,或者做一半嫌麻烦,还嫌自己浪费时间。

所以,在发现问题,并有解决方案的时候就直接上手干。

常常以为挺麻烦的东西,只要需求明确,解决的痛点明确,实际做起来是很快的。做完了还会神清气爽,拿来就用,未来还能提升开发效率,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有空就得折腾,多折腾。


当然了,并不是你折腾了就会有结果。我刚开始“瞎折腾”的时候,自以为是的抽象了一些方法和组件,结果越用越麻烦,越麻烦越改,越改越难用,最后放弃了。对此我失落了很长时间,但是在年底的时候,我的一同事说我,感觉我的代码越来越好了。

所以,折腾这事,在于过程,在于思考,在于为以后的折腾提供经验。

遇到困难才是常态

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同事抱怨:总有新来的同学问要各种开发工具和流程文档,好像这些东西就理所应当的一样,让他们帮忙整理还老不乐意,说公司怎么怎么不专业,还不如网上那些培训机构专业。

其实吧,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里面的老师都是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大项目,一帆风顺。那是因为他把坑都踩了好几遍了,把路给你铺平了。

对老师来讲,这个教学视频的内容,背八股文的成分大于开发的成分。



糟糕的是,这种教学体验总会给学生一种,开发就是这么资源到位,文档完善,面面俱到,简单愉悦。实际情况,真不是这样,很多基础设施,公司根本没有,就得靠自己折腾。

主动认清实际情况,重新整理出发,会比一直抱怨来的实在的多。遇到困难,解决困难,让自己早日走出“想躺平而不能”的负面情绪。



做技术不能怕犯错

有人告诉我,说我这是有经验有实力,看见有价值的事就折腾,但是你这么怂恿那些经验不丰富的,他们不容易犯错误吗。

开玩笑,说的好像我不犯错一样。而且人不是天生就有经验的,都是从没经验到有经验的。开始的时候都是投入大量的个人时间做经验积累,你不能也不应该指望公司给你提供额外的工作时间让你折腾。但这个事情也是正常的,下面老生常谈一下学习曲线:



前期投入是必须的,而且是困难的,谁也不是一帆风顺就能突破瓶颈的。事实上,我认识的所有技术好的程序员,在折腾的过程中,一直在犯错。

但是有经验的好处是,能让错误可控,快速止损,精准调整,再次折腾。

所以,作为一个工程师,折腾起来吧!


新人不易,欢迎大家强势关注 - 阿丰在长春━(`∀´)ノ亻!
如果是长春本地技术,可通过k9629@qq.com联系我,互通有无,一起成长。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工程师,在旧的系统上进行改善,把新的东西融入到整个系统中,或者创造一个全新的系统。新的东西包括想法、技术等。这要求工程师能客观的评估现有系统的功能、限制等。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工程师分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特级工程师四个级别。助理工程师具有独立完成一般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处理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技术问题。具有独立承担更复杂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更复杂的工程问题

1.助理工程师:具有硕士或二级学士学位;或具有学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在工程技术岗位实习一年,经考核合格;或具有大专学历,取得技术职称,从事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者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取得技术职称,从事技术工作4年以上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注册。

2.工程师:具有博士学位;具有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具有学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取得助理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4年以上工程师;或大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从事技术工作4年以上。技工院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注册。

3.高级工程师:具有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满2年;或者具有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职称后从事技术工作5年以上。技工院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注册。

4.特级工程师: 具有综合、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学术素养和科学实践能力,全面把握国内外专业前沿发展趋势;具有引领本专业科技发展前沿水平,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或取得相关领域创新性研究成果,推动本专业发展的能力。


工程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他们默默无闻的在各自岗位上,推动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了他们,我们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服务好天下工程师是河南叮咚仕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网:_工程师招聘_河南叮咚仕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不变的理念。我们致力于打造成为工程师领域一站式的招聘服务平台。让所有的工程师和致力于成为工程师的人,都能够有匹配的岗位来施展自己,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来有人口红利的说法,现在听说过工程师红利的观点

脑力民工…虽然还是拼体力…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撒事工程师,现在牛逼的工程师,感觉需要能够撕得过产品,hold的住线下,搞的定老板,最后才可以默默地在半夜安静敲敲键盘,写写码

你经常看 工程师 相关内容

工程师??

就是民工!!!

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一群人,核心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程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们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城市
874 播放

我个人觉得工程师目前来讲是个容易被看轻的职业。这话不仅适用在一个产品从设计研发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中(尤其是低端制造业),相亲市场也同样适用。